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研室 >> 旅游管理 >> 正文
高 楠 教授 博导 教务部副部长
发布时间:2024-06-28

 



                         出生年月:1982.09

                         职称/职务:教授/教务部 副部长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所属教研室:旅游管理

                         所属导师组:硕/博士研究生导师

                         电子邮箱gaonan0901@163.com

     主要研究领域: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业态创新管理



一、教育背景

2000.092004.07  西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士

2005.092008.07  西安科技大学 计算机应用专业 硕士

2010.092013.07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 博士

2017.092018.03  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 高级访学学者

二、主要工作经历

2004.072010.07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陕西省分行工作

2005.052008.10  陕西省银行业协会借调

2013.072022.12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副院长 教授

2022.12至今 山西财经大学 教务部 副部长 教授

主要讲授课程

生:《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投融资》

硕士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信息化与旅游电子商务专题》《旅游目的地运营与管理专题》

博士研究生:《高级管理学》《旅游研究方法》《旅游管理前沿》《旅游目的地管理》

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课题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19BGL141),主持

[2] 山西省软科学一般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山西旅游安全评价与管理研究2018041014-3主持

[3]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2023JG103),主持

[4]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2020YJJG178),主持

[5]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J2017057),主持

[6]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7JG66),主持

[7] 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化响应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15TABG019),主持

[8]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山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第三条路径的转型发展研究晋规办字[2014]3主持

[9]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新区地方感研究——保护传统乡愁视角的大同御东新区案例》2014239),主持

[10] 山西省统计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现代产业体系统计测度研究(2023LY013),主持。

[11] 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研课题山西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KY[2022]264),主持

[12] 山西省统计学会项目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KY[2020]010),主持

[13] 山西省统计学会项目科技创新支撑山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KY[2018]027),主持

[14] 山西省一流课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认定)负责人。

[15] 山西财经大学2021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人。

[16] 山西财经大学教改项目专项课题《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研究z2018061),主持

[17] 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旅游学概论FZ201918),主持

[18]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耦合机制研究以西安市为例2012CXB008主持

[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城乡共同富裕的机制、效应与路径研究22AJY025),参与

[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测度及规模性返贫预警机制研究22YJAZH124),参与

[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旅游政策经济效应的空间分异研究(1992-201819YJCZH157参与

[22] 国家文化和旅游宏观决策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成效评估及驱动机制研究2022HGJCG10),参与

[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旅游需求与产品创新系统建设研究15BGL116),参与

[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旅游为例41271158),参与

[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城市民族旅游社区地方性保持:多元认同的建构主义研究41271157),参与

[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客流跟踪的旅华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研究40901077),参与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旅游流对旅游网络信息的时空响应研究41001077),参与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演化机理研究40771058参与

[29]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支撑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16041011-1),参与。

[30]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西安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功能和符号消费双重视角13Q046),参与。

[31]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陕西国家地质公园品牌特质及市场再定位发展战略研究2010KRM96),参与。

[32]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世园时期西安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12T20),参与。

[33]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西安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化传播策略研究11Y028),参与。

[34] 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基于Web的陕西国内旅游市场变动趋势研究GK201004002),参与。

[35]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生态旅游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201402),参与。

[36] 山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管理学科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研究——基于过程管理的视角2014220),参与。

[37] 汾阳市文化旅游局,杏花村牧童街诗酒文化院文化定位策划及应用方案,参与。

[38] 汾阳市文化旅游局,杏花村牧童街诗酒文化园业态规划及布局建议方案,参与。

[39] 山西省经贸决策咨询中心山西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参与。

[40] 商洛市科技局项目,商洛市科技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参与。

[41] 咸阳市旅游局项目,咸阳北部生态休闲及红色民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参与。

[42] 咸阳市旅游局项目,咸阳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咸阳市旅游局专项报告,参与。

(二)学术论文

[1] 高楠,李锦敬,张新成,.中国研学旅行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3,39(3):68-76.

[2] 高楠,邬超.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案例教学研究可视化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1,14(5):559-572.

[3] 高楠,张旭红,乔伟桐.区域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4):66-74.

[4] 高楠, 张新成,王琳艳.中国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时空格局与形成机理[J].地理科学,2021,41(2):252-260.

[5] 高楠,张新成,王琳艳.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5):1068-1089.

[6] 高楠,张旭红,马耀峰,.入境旅游流与世界遗产依附地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4):1-13.

[7] 高楠,邬超,白凯,.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4):97-107.

[8] 高楠,张新成,王琳艳,.中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6):10-19.

[9] 高楠,张新成,马耀峰,.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机制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6):97-107.

[10] 高楠,王琳艳,马耀峰,.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机制——以平遥古城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4):198-207.

[11] 高楠,王琳艳,马耀峰,.山西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分异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6):744-749,687.

[12] 高楠,王馨,马耀峰,.石窟型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意象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9):203-208.

[13] 高楠.戮力打造山西旅游升级版[N].山西日报, 2016-8-4.

[14] 高楠,马耀峰,张春晖.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分异——基于九省区市1993-2012年面板数据[J].经济管理,2015,37(9):111-120.

[15] 高楠,马耀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时空差异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5):90-96,108.

[16]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白凯.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 2013,28(1):62-68.

[17]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1994年以来山西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202-208.

[18]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20012010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79-185.

[19]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1993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与进口贸易耦合关系时空分异研究——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11):143-148,161.

[20]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基于理论的陕西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3):177-182.

[21]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旅游产业空间集聚识别方法分析及实证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2):85-92.

[22] 张新成,王琳艳,高楠.山西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成效评价及驱动路径研究[J/OL].干旱区地理,1-11[2024-06-24].

[23] 孙卿,高楠,田祥宇.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2024,(03):106-112.

[24] 张新成,高楠,王琳艳,.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效评估研究综述:关系辨识、理论发展与体系重构[J].旅游科学,2023,37(04):19-36.

[25] 张新成,王琳艳,高楠,.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研究进展与新时代发展趋向[J].旅游论坛,2023,16(05):129-139.

[26] 张新成,高楠,王琳艳.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3,39(07):96-100.

[27] 张新成,高楠,王琳艳,.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培育路径研究——以红色旅游城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22,45(06):1927-1937.

[28] 乔伟桐,高楠,张新成.黄河流域旅游产业韧性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门槛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39(02):58-63

[29] 张新成,高楠,王琳艳,.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时空动态、驱动机制及培育路径[J].旅游科学,2023,37(1):1-22.

[30] 张新成,高楠,王琳艳,李锦敬.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培育路径研究——以红色旅游城市为例[J/OL].干旱区地理:1-12[2022-10-11].

[31] 张新成,高楠,王琳艳.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OL].统计与决策,2023,(07):96-100

[32] 张新成,王琳艳,高楠.节事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感知的构型研究——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例[J].旅游论坛,2022,15(2):1-11.

[33] 张新成,高楠,王琳艳.我国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多元系统协同水平时空演化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2,45(1):298-309.

[34] 张新成,高楠,孙丽伟,.中国传统村落与旅游发展要素时空匹配格局及互动作用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6):30-42.

[35] 张新成,梁学成,高楠,王琳艳.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旅游科学,2021,35(3):1-23.

[36] 张新成,王琳艳,高楠.区域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旅游论坛,2020,13(6):26-35.

[37] 张新成,高楠,何旭明,王琳艳.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0):179-186.

[38] 邬超,邵秀英,高楠.旅游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旅游导刊,2019,3(5):84-99.

[39] 王馨,高楠,白凯.遗产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1990年以来国内外的重要文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3):117-124.

[40] 邵秀英,邬超,高楠.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忻州旅游空间结构优化[J].中国名城,2018,(2):12-16.

[41] 赵多平,曹兰州,高楠.阿拉伯国家至宁夏入境旅游和进出口贸易耦合关系[J].经济地理,2017,37(12):226-231.

[42] 张奥佳,高楠,程占红,.旅游目的地城市新区地方感研究——以大同御东新区从业人员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7):881-885.

[43] 宋炳华,马耀峰,高楠,.基于网络文本的TDI感知探究——平遥古城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3):202-208.

[44] 詹新惠,马耀峰,高楠,.区域旅游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2):82-87.

[45] 李森,马耀峰,刘智兴,高楠,.广州旅游产业与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3,31(10):1820-1826.

[46] 吴冰,马耀峰,高楠.基于Theil指数的陕西入境旅游经济区域时空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86-191.

[47] 刘智兴,马耀峰,高楠,.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区为例[J].山地学报,2013,31(5):370-376.

[48] 晋迪,宋保平,高楠.基于理论的山西旅游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5):196-202.

[49] 胡巧娟,马耀峰,高楠,.基于改进熵值法的我国省域旅行社优势度分析[J].旅游论坛,2013,6(1):72-76.

[50] 董亚娟,马耀峰,李振亭,高楠.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98-101.

[51] 林志慧,马耀峰,刘宪锋,高楠.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12):2427-2433.

[52] 姜嫣,马耀峰,高楠,.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以东部十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47-50.

[53] 胡巧娟,马耀峰,张岩君,高楠.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以陕西向15个典型省市转移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6):87-91.

[54] 林志慧,马耀峰,高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变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6):547-548.

[55] 李华,师谦友,高楠,.基于ASEB分析的帝王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6):183-186,228.

[56] 李华,师谦友,高楠,.西安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的量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131-134,139.

[57] 毕丽芳,马耀峰,高楠.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3):270-273.

[58] 马林,马耀峰,高楠,.环渤海长三角百强景区空间结构比较研究[J].资源科学,2012,35(2):296-303.

(三)专著

[1] 高楠.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及仿真研究——以北京、西安入境旅游为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 参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1.

[3] 参编:十二五普通高校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参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 参编:山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2018.

[6] 参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2017 营商环境与区域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7] 参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2016 产业融合与结构优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获奖情况

[1] 20245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卓越论文奖,第一

[2] 20244《旅游科学》编辑部,我国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评价及规模门槛效应研究《旅游科学》2024年会优秀会议论文,第一

[3] 202312,山西省教育厅,多元采集 系统支撑 机制创新——基于“1-3-5协同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本科)二等奖,第一

[4] 202310,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学报》2020-2021年度高被引论文TOP30,第一

[5] 20236,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三晋智库联盟),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山西省首届智库优秀成果优秀奖,第一

[6] 202210,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学术精要(202210-11月)PCSI、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第一

[7] 20229,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山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

[8] 202112,山西省统计局,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2021年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研课题一等奖,负责人

[9] 202112,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信息系统》,2021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优秀奖,负责人

[10] 20216,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21年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负责人

[11] 201912,山西省统计局,科技创新支撑山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2019年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研课题二等奖,负责人

[12] 201911,山西省教育厅,《生态旅游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2019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参与

[13] 20199,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度山西财经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14] 20196山西财经大学20172018年校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15] 201812山西财经大学“让爱感动校园 做正气人”年度人物提名奖(2018);

[16] 20189山西财经大学2016-2018学年“三育人”先进个人;

[17] 20183山西财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

[18] 201812,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分异——基于九省区市1993-2012年面板数据第十九届山西省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第一

[19] 201811,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及仿真研究——以北京、西安入境旅游为例山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独著

[20] 201811,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旅游业驱动下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机制——以平遥古城为例山西省二〇一七年度“百部(篇)工程”三等奖,第一

[21] 20179,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石窟型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意象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山西省二〇一六年度“百部(篇)工程”三等奖,第一

[22] 20177山西财经大学二〇一七年“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3] 201612,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及仿真研究——以北京、西安入境旅游为例山西省二〇一五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独著

[24] 201611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大学生校园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25] 20136月,陕西师范大学,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及仿真研究——以北京、西安入境旅游为例2013年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26] 20134月,陕西师范大学,2013届优秀毕业研究生;

[27] 201110月,陕西省地理学会,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陕西地理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

、社会兼职情况

[1] 政协第十二届山西省委员会智库专家

[2] 山西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3] 山西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4] 山西省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成员

[5] 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江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

[6] 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专家库专家

[7] 山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高级专家

[8] 山西省民宿文化协会顾问

[9] 吕梁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10] 永济市智库专家